網頁

2012年8月17日

大前研一預言新興國家牽動的經濟新規則

大前研一新書-大資金潮

中國好景已過 全球資金轉向 大前研一:維他命10 取代金磚

日本趨勢觀察大師大前研一新書
《大資金潮:大前研一預言新興國家牽動的經濟新規則》
在台上市,引發熱賣及討論,搶先摘錄書中十大重要趨勢預言。
趨勢四處流竄的國際游資 
趨勢 2「錢」景無量的維他命10國(VITAMIN
趨勢中國將面臨不動產泡沫化
趨勢最少世代(Generation of Minimum)來臨
趨勢熱錢引發貸席經濟
趨勢需要強化財政紀律的歐盟
趨勢 7「先整合再出口」才是王道
趨勢 8「貧民經濟」大商機
趨勢 9「風景」+「體驗」,重視觀光財
趨勢 10 投資新規則: 
人該住在安全穩定的先進國家,資金則該運用在成長耀眼的新興國家。

《大資金潮》十大趨勢預言.pps 

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洞燭先機,他觀察了這10年台灣在中國繁榮的經驗後,語重心長地表示:「中國的好景已過,台灣必須要尋找下一個階段的品牌發展模式。」

他說,最好的選擇,就是趁著日本經濟衰退、許多知名企業奄奄一息時,買下日本企業,與日本企業攜手走向世界。

大前研一最近將他寫的《大資金潮》一書,授權台灣出版,書中指出世界的經濟已經從「金磚四國」(BRICs),繼續流向「維他命十國」(VITAMIN)等新興國家,台灣過去10年享受了在中國的繁榮,必須要緊急思考當中國開始走入低迷後,要如何調整身段走出困境。

〈轉載〉買下日本品牌.台灣走向世界

【聯合報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專訪】2012.07.31
「當ECFA對台灣有利的魔術方程式不太管用,CHI-WAN(China+Taiwan)模式也行不通時,別忘記了日本!」大前研一預言,世界經濟已從「BRICs(金磚五國)」,繼續流向「Vitamin(維他命七國)」新興國家,當中國大陸走入低迷,台灣最好選擇就是趁著日本衰退,買下日本品牌攜手走向世界。
有趨勢大師之稱的大前研一最近將他寫的「大資金潮」一書,授權經濟日報出版,並對台灣經濟開出藥方。他表示,在ECFA之後,台灣應該要選擇走下一個階段的路線,要走國際化的路線,建立像瑞士一樣的國家。
「台灣現在急著想學習澳門、新加坡,在馬祖設置賭場,格局太小了。」大前研一說,台灣是一個「巨大的香港」,但不能只是香港格局,必須要有遠見藍圖,不能在中國大陸賺了錢就滿足,要有往世界跨出一大步的大志;台灣不能夠只有鴻海、台積電,要創立更多這種大企業。
他建議,趁現在日本不景氣,買下日本有名企業,把招牌擦亮一點進軍世界,「這對台灣會是一條捷徑」。中國蘇寧電器在日本創下收購LAOX量販店成功的先例,現在的日本企業很搶手,鴻海尋找夏普合作,台積電傳出要買瑞薩、富士通的半導體廠,都是這個趨勢下的產物。
大前研一預言,台積電這項交易一定會成功。日本汽車在世界占有率達四成,大半都是向三家電機廠商NEC、三菱、日立買晶片,瑞薩就是這三家合併成立的公司,台積電只要收購瑞薩,就掌握日本汽車與家電業的動脈,世界上能夠做到奈米廿以下的晶片只有台積電了。
「台灣忽視日本很久,該是再回頭look east(往東看),不,應該多look northeast(往東北看)。」大前研一說,日本半導體現在大不景氣,不只是瑞薩,富士通的工廠也可以買,日本電子業這十年間完全無建樹,這是台灣的大好機會。

〈轉載〉大前研一:維他命10取代金磚
【經濟日報╱特派員陳世昌/東京專訪】2012.07.31
日本趨勢觀察大師大前研一新書《大資金潮:大前研一預言新興國家牽動的經濟新規則》在台上市,引發熱賣及討論,本報搶先摘錄書中十大重要趨勢預言。明天(8月1日)起,將針對每一項趨勢預言,採訪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評論,以系列方式呈現給讀者,共同掌握大資金潮下不可不知的十大趨勢。
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洞燭先機,他觀察了這10年台灣在中國繁榮的經驗後,語重心長地表示:「中國的好景已過,台灣必須要尋找下一個階段的品牌發展模式。」他說,最好的選擇,就是趁著日本經濟衰退、許多知名企業奄奄一息時,買下日本企業,與日本企業攜手走向世界。
大前研一最近將他寫的《大資金潮》一書,授權台灣出版,書中指出世界的經濟已經從「金磚四國」(BRICs),繼續流向「維他命十國」(VITAMIN)等新興國家,台灣過去10年享受了在中國的繁榮,必須要緊急思考當中國開始走入低迷後,要如何調整身段走出困境。
以下是大前研一專訪內容:
問:寫《大資金潮》的期待為何?
答:這本書的概念非常重要,錢的流動如果以數百年為單位來觀察,先進國家過去以殖民地策略來掠取財產,這是帝國主義時代的思考。20世紀以後工業化以製品的附加價值賺取財富,這也是日本戰後加工貿易立國。台灣相同,都是沒有什麼資源,所以輸入材料製造加工,以賺取的差價來買糧食,再買材料前來加工。
工業國家有了錢,但開發中國家缺錢,20世紀後半又發展出先進國家將錢透過ODA(政府開發援助)再還原到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。
21世紀後,情況有些改觀。美國高盛發表「金磚四國」(BRICs,巴西、俄羅斯、印度、中國)名詞,寫了「2050年看BRICs發展的遠景」報告,這報告一出來,世界的錢開始往BRICs集中,為什麼會如此?應該說是21世紀的宿命吧!20世紀時發展成功的先進國家都人口老化嚴重,其最大特徵是有很多存錢都不會去投資,現在看世界的高收入國家,投資都不會超過1%。
問:資金就像水一樣,往低處流?
答:不錯,21世紀與20世紀不同,以前是國家間的錢流通,現在是民間對民間的流通。世界的高齡國家將積蓄往開發中國家流動,只要能夠有10%的獲利那就很滿足了,實際上至少有7%~8%的利益。為什麼會如此?因為先進國家的狀況很多,例如義大利、西班牙狀況不好,更早的愛爾蘭、希臘也是如此。
在BRICs之後,錢的流動還會集中到「VITAMIN」(越南、印尼、泰國、土耳其、墨西哥、伊朗、伊拉克、奈及利亞、阿根廷、南非)。如果你有100元的閒錢,要放哪裡?當然是考慮VITAMIN了。
問:曾幾何時還說RRICs,現在馬上又出現了VITAMIN?
答:BRICs成長速度太快,VITAMIN還有許多成長空間。在雷曼事件、希臘危機之後,VITAMIN成了最好的避風港。這個轉變很快,四、五年前我們都看好中國市場,可是中國現在有些走下坡,巴西、印度也顯得有些疲憊,但VITAMIN國家如土耳其、印尼等,則還是充滿活力。

〈轉載〉台灣企業收購日企.拚三星才有勝算
【經濟日報╱特派員陳世昌/東京專訪】2012.07.31
問:台商近年在中國市場頗有斬獲,但現在傳急著出走,你怎麼看?
答:台灣與日本相似,都是加工貿易,台灣的利基是把生產基地移到中國,建立CHI-WAN(China+Taiwan)模式,最成功例子就是鴻海。
但是中國現在人事費用每年上漲15%,CHI-WAN模式去年已經過了最頂點,今年以來台灣EMS企業出現虧損的情況逐漸增加。所以雖然鴻海有Apple作後盾,但人事費用上漲,CHI-WAN模式也面臨必須轉變的時候了。
問:台商該如何大幅改變?
答:怎麼變?應該說該走向市場行銷(marketing)了吧!以中國大陸特有的市場為主軸,走向歐美社會,以自己品牌主打市場的模式。
過去的CHI-WAN模式是以世界市場為對象,現在要以自己的品牌攻入先進國家、BRICs或VITAMIN國家時,台灣沒有這個經驗。韓國三星走的是日本與台灣之間的中間路線,這些年在世界市場攻城掠地,三星品牌顯得相當亮眼。
問:台灣如何與日本攜手合作,共同打世界市場?
答:有一個很好的例子。中國的蘇寧電器數年前買下了日本經營不善的LAOX量販店。現在於中國國內,不是用蘇寧的品牌,而是用LAOX在經營,中國觀光客到日本也是先到LAOX去買東西,所以先倒的店占到便宜。
今後日本還有什麼店要倒,我不方便說,但先收購到日本量販店的人先贏。台灣的CHI-WAN要與三星決勝負,我認為只有收購日本企業別無它途。鴻海已開始收買夏普,現在只是資本合作,我覺得還不夠,應該要把夏普全公司都買下來,才能夠集合夏普技術人員的研發,並開發新產品,把這塊世界性招牌收在自己的手中。
另一個例子是台積電可能收購日本瑞薩的鶴岡工廠,雖然一些報導說有些挫折,但我認為這項交易沒有問題,一定會成功。
這是張忠謀所率領的台積電集團,世界的頂尖企業,股市時價總額超過5兆日圓,瑞薩只有1,000億日圓。對台積電來說,瑞薩有什麼魅力?基本上台積電是晶圓代工,沒有自己開發的能力,但生產技術世界第一,瑞薩剛好相反,太重視開發所以才倒。
日本的汽車在世界占有率達四成,大半都是向日本三家電機廠商NEC、三菱、日立買晶片,瑞薩是這三家合併成立的公司,台積電只要收購了瑞薩,就等於掌握了日本汽車與家電業的動脈,世界上能夠做到奈米20以下的晶片只有台積電了。
問:日本還有什麼企業,可能會被迫需要賣身求生?
答:日本的Panasonic、SONY都搖搖欲墜,其他倒閉的公司如先鋒牌等很多,我認為先買到的人先贏,這是「蘇寧現象」吧!以後夏普的人會認為,先被賣身真是幸運,瑞薩也是。
SONY誰會來買?可能是三星吧!SONY 的一些數位內容、有音樂也有電影,三星沒有的東西SONY有很多,從創意來看SONY還有些剩餘價值,如果SONY要賣身,三星則有可能會想買「憧憬中的SONY」。Panasonic誰來買呢?可能找不到買家,勉強來說會想買的可能是LG吧!

〈轉載〉別只滿足ECFA.擁抱世界吧
【經濟日報╱特派員陳世昌/東京專訪】2012.07.31
問:你認為台灣下一階段的發展,必須要有什麼樣的目標?
答:以前我建議台灣應該及早與中國市場掛鉤,所以力主開放三通。現在台灣該走什麼路線呢?我的下一個建議是,台灣要走國際化的路線,建立像瑞士一樣的國家。
瑞士這個國家雖然小,只有700萬人口,但是卻擁有許多世界頂尖企業,台灣應該要研究這麼小的國家,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世界頂尖企業,製藥廠、金融、船舶、柴油引擎、人才派遣、世界第一食品公司等,都是台灣學習的好對象。
台灣也可趁現在日本不景氣,買下日本的有名企業,把招牌擦亮一點後然後進軍世界,這對台灣會是一條捷徑。日本企業大多數都已經沒有氣力來為自己打拼,台灣企業也不要一直只看中國,現在轉過頭來看日本,跟著日本企業攜手走向世界,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
台灣現在焦急地想學習澳門、新加坡,在馬祖設置賭場,格局太小了。在我認為,台灣是一個「巨大的香港」,但不能只是香港格局,必須要有遠見藍圖,所以研究瑞士、丹麥、瑞典,然後與日本的水準齊平,台灣人應該秉持著英文說的「aspiration(抱負、向上心)」,不能以在中國賺了錢就滿足,要有往世界跨出一大步的大志。
問:你的書的台灣版出刊,對台灣讀者有特別的提示嗎?
答:我在這本書的台灣版出版時,要告訴台灣讀者們的訊息,就是要有遠大的志向,不能夠以簽訂ECFA(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)為滿足,要深思接下來該怎麼辦。我還要告訴大家,台灣不能夠只有鴻海、台積電這幾家大廠,要創立更多這種可以進出世界的大企業。以企業來說,要向三星看齊,以國家來說要對瑞士看齊,建立一個巨大瑞士、巨大香港的台灣。
台灣企業到現在,好像都沒有在日本建立據點,HTC、ASUS都來過,但都不是很強,Giant腳踏車是世界頂尖,在日本也不起眼。把日本企業購併下來,一下子就能夠吃下占有率,我認為必須先在日本建立新台灣的形象。馬來西亞前總理說的「look east」(向東學習),我更明確地說是「look northeast」(向東北亞學習)吧!
問:你對台灣近年的觀察與建議?
答:我很早就說台灣與中國必須要及早訂ECFA之類的經濟協定,也鼓吹要及早三通。但10年後的現在中國人也學習到了台灣經驗,中國上來後,漸漸地ECFA對台灣有利的「魔術方程式」不太管用了。在ECFA之後,台灣應該要選擇走下一個階段的路線。
我到台灣至少有200次以上,有許多的台灣朋友,看到台灣最近10年在中國的繁榮景象,卻荒廢了對日本的研究,我覺得相當可惜,以前老台灣企業人留學日本早稻田、慶應的很多,現在他們的後代都往美國,台灣大學畢業生四成也都希望到中國工作,我很想對他們說:「別忘記了日本」。
中國市場必然要開始走入低迷的,雖然說低迷,但還是有5%、6%的成長,對許多人來講還是很有魅力。對台灣來說,以前建立的CHI-WAN模式行不通了,所以還是要想到其他國家。台灣並沒有去做,例如印尼,國家很大、人口很多,但是台灣企業不看印尼市場呢。也許有少數台灣企業去了,在菲律賓的蘇比克也有台灣企業,但都不成氣候。與中國的100相比,到印尼去不到5吧?200萬台灣人現在在中國,但是在印尼大概不到2萬人。多加油吧!台灣,持有大志,擁抱世界!

沒有留言: